close

台灣原住民文化藝術傳承與發展系列座談會實錄報告書

《台灣原住民文化藝術傳承與發展系列座談實錄報告書》
編輯:山海文化雜誌社
出版: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996年10月初版

目錄

序言   ◎孫大川∕1

北區大型座談
開幕式  ◎鄭淑敏主持∕3
第一場主題演講:文化產業發展與社區總體營造  ◎陳其南主講∕7
小、中型系列座談成果簡報  ◎孫大川主講∕15
第二場:文化政策與人才培育  ◎林金泡主持∕21
第三場:傳統工藝及其發展  ◎白光勝主持∕38
第四場:原住民樂舞  ◎吳明義主持∕51
第五場:原住民語言與文學  ◎夏曼.藍波安主持∕64
第六場:綜合座談  ◎孫大川主持∕93
分族討論  ◎各族∕109 

北區系列座談
北區汐止中型座談∕123
北區烏來小型座談∕128
北區台北縣小型座談∕133
北區南澳小型座談∕138
北區泰安鄉小型座談∕144 

中區系列座談
中區台中市中型座談∕155
中區中正村小型座談∕164
中區互助村小型座談∕169
中區久美村小型座談∕180

南區系列座談
南區高雄市中型座談∕187
南區茂林村小型座談∕198
南區三地門小型座談∕205
南區民權村小型座談∕211

東區台東系列座談
東區台東海端鄉小型座談∕214
東區台東市小型座談∕216
東區台東大南村小型座談∕220
東區台東蘭嶼小型座談∕224
東區台東嘉蘭村小型座談∕227 

東區花蓮系列座談
東區花蓮市中型座談∕234
東區花蓮秀林鄉小型座談∕243
東區花蓮縣小型座談∕250

問卷調查分析報告
一、綜合分析∕254
二、引言∕266
三、問卷結果∕267 

各區民間技藝師名單暨古蹟名單∕310 

附錄
附錄一:工作人員編組∕332
附錄二:各區場次時間表∕333
附錄三:各區承辦、協辦單位一覽∕335
附錄四:小、中型座談建議研討題綱∕337
附錄五:問卷調查表∕339

 

序言/孫大川

  「台灣原住民文化藝術傳承與發展系列座談」實錄報告,經過一年多的整理、綜合,終於編輯完成,付印成冊。編輯過程中,我們遭遇到遠比原初想像複雜許多的困難,經過一一克服,終於完成。當然讀者最希望看到的是成品的展現,至於過程中的辛酸苦辣,真是不足為外人道了。
  不過,作為編輯者,我們有必要對若干情況做一扼要的說明。
  本系列座談乃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策畫,委託山海文化雜誌社主辦的系列活動;為八十四年度全國文藝季項目之一。整個座談分為北、中、南、東四區共十八場小型、五場中型、一場大型,總共二十四場系列座談。所有座談已於八十四年六月三日全部完成。根據原初計畫,二十四場座談的實錄報告應於八十五年六月底完成整理、分析、並予以出版。實錄工作的整理分為三個部份。第一個部份是系列座談所有發言者的談話整理;第二個部份是問卷的整理;第三個部份是意見的綜合分析與建議。
  有關座談內容的整理部份,我們面對的最大困難是各場次的文字報告,詳簡不一,同時許多報告中原住民母語部份難以翻譯。我們除了藉工作人員現場的筆記,並盡一切力量整理大量的現場錄音帶加以補充。這項工作耗費了我們許多人力與時間。尤其這些錄音帶錄自部落偏遠地區,品質良莠不齊,倍增困擾。而原住民語言的使用紛雜,國語、台語、各族母語、日語等,夾雜其間,可讓我們領教了原住民文化重現工作牽涉到的種種複雜與困窘的層面。
  問卷調查部份,回收的情況固然是一大難題,但調查人力不足,以及部落同胞對問卷的理解和回答意願,更讓我們在判定問卷有效無效的問題上耗盡心力。為了不讓問卷調查的辛勞與苦心白白浪費,我們採取了一連串的權宜措施(詳見「問卷調查」部份的引言說明)。這或許違反了問卷調查分析的方法論的原則,減損了它的解釋的效度,但是作為一種參考資料的陳列,應該仍具有相當的價值。
  綜合分析與建議的部份,在通盤整理各場次的發言及問卷資料之後,我們發現並未超出筆者在大型座談會中提出的「中小型系列座談成果簡報」歸納反省的範圍,不再贅言。令人欣慰地是:「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已於民國八十五年十二月十日正式成立,「成果簡報」中所提「釐訂原住民跨世紀文化發展藍圖」的構想,或許可以透過此一機構做一較統合性、長遠性的規畫。文化主體性的確立,可能可以提供另一個觀察問題的角度和解決問題的靈感。文化建設委員會和原住民委員會的合作,應該是未來可以期待的方向。
  此外,在我們推動系列座談以及整理實錄過程中,我們深深體會到台灣原住民文化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乃是原住民整個生活世界重建或再生的一部份,它無法和原住民具體的生存環境和生活分割。換句話說,文化陳列或靜態的考古展示,除非能幫助原住民活出一個更為有力的生命,體現一個能衝擊現代社會的更高價值,否則它仍將是一種博物館式的憑弔性的存在;這樣的傳承是柔弱無力的,或許能產生一些絢爛的光彩,但終究只是落日餘暉。因此,台灣原住民文化藝術現代性價值的挖掘,以及原住民文化藝術之經濟轉化,不僅考驗我們主流社會的智慧,也考驗原住民自己。政府的責任就是要去創造這樣的條件,給出必要的形式。
  系列座談的推動與實錄的完成,特別要感謝文建會前任主委鄭淑敏女士以及陳副主委其南先生的大力支持。前第一處處長陳以超先生、前第一科科長黃素絹女士和已遠赴美國的徐黛妮專員,在長達兩年的合作過程中,彼此之間的信任與默契,已不是「工作伙伴」的關係所能界定,他們不只是「山海」的朋友,更是台灣原住民永遠的朋友。卸下公職的陳處長和徐專員,多次表示要做原住民終身的文化義工;對我們而言,是這次活動最珍貴的收穫。
  由於「實錄」整理困難重重,出版時間一再延誤,造成文建會承辦同仁諸多行政上的困擾,這是我們要深深致歉的。好在林主任委員澄枝、陳處長德新、吳科長麗珠、吳淑英小姐、王竹平小姐、呂憶皖小姐等,多所體諒,我們在感激之餘,也期待實錄的完成與其內容的詳實豐富,多少能回報他們的寬容和忍耐。
  至於活動過程與資料整理工作,要感謝的人更多了。除了要謝謝各地區承辦各場次座談的原住民民間社團的負責人及工作同仁外,更要感謝瞿海良先生、陳秋蓉小姐、董美妹小姐、范峨梅小姐、劉淑玫小姐等人的大力行政支援。「實錄」工作的完成,幾乎完全是林宜妙小姐負責的,倍極辛勞。曾麗芬小姐協助整理問卷調查部份,統計方式數度更易,需要堅強的耐力。當然座談會各場的主持人、引言人和熱心參與的部落同胞,是這一切得以成就的真正主角。而義工朋友們默默奉獻:聯絡、記錄、整理錄音帶、設計海報、陪伴熬夜、提供「適當飲料」等等,滿滿一籮筐,難以一一表畫。恭敬舉杯,「同歸於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山海文化雜誌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