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eKaLay 108年第10屆臺灣原住民族文學獎‧徵文辦法

fb刊頭4--文學獎.jpg

miLeKaLay 阿美族語,意為「去喚醒別人的人」。有召喚、呼喚、傳達之意。
一方面藉以召喚原住民的書寫者汲取並珍視族群文化的養分與知識,加入創作的行伍,另一方面喚醒內在書寫的泉源與靈感,詮釋、延續族群的記憶與技藝,傳述山海世界的文學聲音。

徵件時間:公告日起至   108年101。(以郵戳為憑)

活動對象:限具原住民身分者投稿。

徵文類別:
 小  說:題材不拘,字數6000字至12000字。
 散  文:題材不拘,字數2500字至4000字。
 新  詩:題材不拘,50行以內。
 報導文學:題材不拘,字數8000字至12000字,並附圖片五張以上。

獎項:總獎金810,000

1.小  說:計250,000
第一名獎金100,000元,頒發獎金、獎座1座、作品集1本。
第二名獎金70,000元,頒發獎金、獎座1座、作品集1本。
第三名獎金50,000元,頒發獎金、獎座1座、作品集1本。
佳作二名,每名獎金15,000元,頒發獎金、獎狀一幀、作品集1本。

2.散  文:計180,000
第一名獎金70,000元,頒發獎金、獎座1座、作品集1本。
第二名獎金50,000元,頒發獎金、獎座1座、作品集1本。
第三名獎金30,000元,頒發獎金、獎座1座、作品集1本。
佳作二名,每名獎金15,000元,頒發獎金、獎狀一幀、作品集1本。

3.新  詩:計130,000
第一名獎金50,000元,頒發獎金、獎座1座、作品集1本。
第二名獎金30,000元,頒發獎金、獎座1座、作品集1本。
第三名獎金20,000元,頒發獎金、獎座1座、作品集1本。
佳作二名,每名獎金15,000元,頒發獎金、獎狀一幀、作品集1本。

4.報導文學:250,000
第一名獎金100,000元,頒發獎金、獎座1座、作品集1本。
第二名獎金70,000元,頒發獎金、獎座1座、作品集1本。
第三名獎金50,000元,頒發獎金、獎座1座、作品集1本。
佳作二名,每名獎金15,000元,頒發獎金、獎狀一幀、作品集1本。

頒獎典禮:
預計11月中旬公布得獎名單,12月中旬頒獎,地點另行公布。

注意事項:

(一)參賽之作品以未曾在媒體公開發表者為限。
(二)參賽作品每人每組以一篇為限。
(三)參賽之獲獎作品如經發現有違反徵文條件,或以冒名、抄襲等任何侵犯他人智慧財產權情事者,經主辦單位查證屬實,得逕予取消得獎資格並追回所得獎金及獎座。
(四)參賽作品請投寄一式二份,如使用電腦打字,請以A4規格列印;如以稿紙謄寫,請務求字跡端正、清晰。作品無論入選與否,均不退稿,請自行保留底稿或備份。
(五)參賽作品上請勿填寫個人資料。請另以A4白紙打字或單張稿紙條列參賽者資訊:真實姓名、族名、族別、性別、年齡、出生年月日、學歷、經歷、聯絡電話、地址等資料。並附身份證影印本、族別證明文件及近照一張。
(六)參賽作品一律以掛號郵寄11657臺北市文山區木新路二段161巷10號1樓「108年第10屆臺灣原住民族文學獎」收,並註明參賽類別。
(七)參賽作品如使用電腦打字,請務必另行e-mail電子檔 tivbtw@gmail.com,接獲電子郵件或電話回覆確認後即完成參加程序。
(八)參加文學獎得獎作品,主辦單位擁有發表、出版及非營利無償利用該著作財產權之權利。
(九)本辦法若有未盡事宜,將另行補充公布。
(十)其他相關資訊,詳參山海文化雜誌社網站。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
承辦單位:中華民國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發展協會│山海文化雜誌社
主視覺原圖提供: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作者:鄭伊婷

聯絡方式

山海文化雜誌社│中華民國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發展協會
電話:02-29361262 、29361002
傳真:02-29366802
地址:11657台北市文山區木新路二段161巷10號1樓
e-mailtivbtw@gmail.com /  tivbsun@gmail.com
網址:山海文化雜誌社部落格
   Facebook山海文化TIVB粉絲專頁
   或原住民族委員會

文章標籤

山海文化雜誌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iLeKaLay  108年第十屆臺灣原住民族文學獎系列活動登場!

miLeKaLay,阿美族語,意為「去喚醒別人的人」。有召喚、呼喚、傳達之意。
一方面藉以召喚原住民的書寫者汲取並珍視族群文化的養分與知識,加入創作的行伍,
另一方面喚醒內在書寫的泉源與靈感,詮釋、延續族群的記憶與技藝,傳述山海世界的文學聲音。

fb刊頭.jpg

 

※臺灣原住民族文學獎
徵件時間:公告日起至108年10月1日截止。(以郵戳為憑)
徵件對象:限具原住民身分者投稿。(需檢具身分證明)
徵文類別:總獎金810,000元
小  說:題材不拘,字數6000字至12000字。
散  文:題材不拘,字數2500字至4000字。
新  詩:題材不拘,50行以內。
報導文學:題材不拘,字數8000字至12000字,並附圖片五張以上。
頒獎典禮:預計11月中旬公布得獎名單,12月中旬頒獎。地點另行公布。
徵文辦法請見https://ppt.cc/fVyQex

 

※臺灣原住民族文學營
報名時間:公告日起至108年8月20日截止。
招收名額:至少40人
活動時間:108年8月30日、31日、9月1日、2日。四天三夜。
活動地點: 花蓮卓溪鄉izukan伊入柑布農部落 (崙天遊憩區) 花蓮縣卓溪鄉古風村崙天18-1號
      中平部落一串小米獨立書店、中平林道以及佳心舊部落
參加對象:對原住民文學有興趣者為主,具原住民族身分者優先錄取。
●文學營相關報名簡章及課程規劃,將另行公布。
報名方式請見 https://ppt.cc/ffyNKx
填寫線上報名表 https://forms.gle/8GvcgLJgpcjbbMGM8
下載報名表 https://reurl.cc/xyjpN

 

※臺灣原住民族文學論壇
活動時間:108年10月份,7場次。
活動對象:開放原住民文學創作者、原住民研究領域之學者專家、學生,以及對原住民文學議題有興趣的民眾參加,免費報名。
活動人數:每場次30-50人。
活動內容:探討當代臺灣原住民族文學發展相關議題。
●論壇詳細時間、地點、內容及報名事宜,將另行公布。

活動與報名方式請見https://ppt.cc/fv569x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
承辦單位:中華民國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發展協會│山海文化雜誌社
協辦單位:花蓮卓溪鄉公所、一串小米獨立書店有限公司
主視覺原圖提供: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作者:鄭伊婷

聯絡方式
山海文化雜誌社│中華民國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發展協會
電話:02-29361262 、29361002
傳真:02-29366802
地址:11657台北市文山區木新路二段161巷10號1樓
e-mail:tivbtw@gmail.com / tivbsun@gmail.com
聯絡網址:山海文化雜誌社
     Facebook山海文化TIVB粉絲專頁
     原住民族委員會

 

山海文化雜誌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十屆台灣原住民族文學營,開放報名囉!

即日起至 8月20日(二)全程免費不限原住民身分,皆可報名。

線上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8GvcgLJgpcjbbMGM8

 

miLeKaLay阿美族語,意為「去喚醒別人的人」。有召喚、呼喚、傳達之意。
一方面藉以召喚原住民的書寫者汲取並珍視族群文化的養分與知識,加入創作的行伍,另一方面喚醒內在書寫的泉源與靈感,詮釋、延續族群的記憶與技藝,傳述山海世界的文學聲音。

fb刊頭2-文學營.jpg

1.jpg

一)活動時間:民國108年8月30日、31日、9月1日、2日。四天三夜。

(二)活動地點:花蓮卓溪鄉izukan伊入柑布農部落 (崙天遊憩區)
     地址:花蓮縣卓溪鄉古風村崙天18-1號
     部落參訪:走訪中平部落一串小米獨立書店、中平林道以及佳心舊部落等。

(三)參加對象: 

1.對原住民文學有興趣者,具原住民族身分者優先錄取。
2.若報名人數超過招生限制,承辦單位有權決定參加之人選。將以能全程參與四天活動並從事原住民藝文創作或研究者優先錄取。

(四)參與名額:至少40人。

(五)報名事宜:

 1.報名時間:

  即日起至108年8月20日﹙二﹚截止
  正式錄取名單將於山海文化雜誌社網頁與臉書專頁公布,並以電子郵件及電話通知錄取者。

 2.報名文件:(兩項)
  (1)報名表
  (2)一篇個人創作作品,文類、形式不拘,寄至tivbtw@gmail.com

 3.報名方法:(擇一即可)

  (1)線上填寫報名表: https://forms.gle/8GvcgLJgpcjbbMGM8
  (2)可採郵寄或電子郵件方式報名:
  請點擊下載或複製報名表:https://reurl.cc/xyjpN
  請傳送或自行複印word檔,
  報名來函請寄:
  11657臺北市文山區木新路二段161巷10號1樓「108年第10屆臺灣原住民族文學營工作小組」收
  或傳送email至tivbtw@gmail.com 
  接獲電子郵件或電話回覆確認後即完成報名程序。
  報名截止後,將於山海文化雜誌社網頁上公布錄取名單,並以電子郵件及電話通知錄取者。

 (六)報名費用:免費報名,提供全程食宿。
為鼓勵錄取者全程參與,活動第一天向參加學員酌收訂金1,000元,完整參與四天三夜活動者將於結業式退回全額訂金。

(七)課程規劃:

以原住民族文學(含族語)為核心,分為「文學創作」、 「作品賞析」、以及「部落在地知識傳習」等三項為授課主軸。將讓學員們從「部落」出發,體會原住民創作者靈感的重要來源,以理解原住民「在地知識」的珍貴。課程的安排將兼顧創作實務以及在地部落知識的學習與體驗、觀察記錄、創作練習,以「部落有教室」的上課形式,結合部落場域,安排部落參訪,透過部落文化傳習的體驗,觀察、認識、經驗部落在地特色與發展樣貌。

(八)備註: 

 1.報名時所繳交之個人創作,以舊作為佳,將安排做為創作練習時的討論範例,於結訓時選出優選作品頒發獎品以資鼓勵。該作已視同公開發表,切勿將原件投稿「108年第10屆臺灣原住民族文學獎」。
 2.全程參與文學營之學員,活動結束後將頒發主辦單位認證之結訓證書。
 3.文學營相關課程簡章及課程規劃,請參見https://ppt.cc/fyY9Hx
   4.交通方式: 可自行前往或搭火車至富里站或玉里站 。可參考https://ppt.cc/fqQhpx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
承辦單位:中華民國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發展協會│山海文化雜誌社
協辦單位:花蓮卓溪鄉公所、一串小米獨立書店有限公司
主視覺原圖提供: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作者:鄭伊婷

 

🚩承辦單位聯絡資訊:
「108年第10屆臺灣原住民族文學營工作小組」
地址:11657臺北市文山區木新路二段161巷10號1樓
e-mail:tivbtw@gmail.comtivbsun@gmail.com
電話:(02)29361262、29361002
傳真:(02)29366802
山海文化雜誌社部落格 http://tivb.pixnet.net/blog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ivbfb
報名線上連結https://forms.gle/8GvcgLJgpcjbbMGM8

 

下載報名表格https://reurl.cc/xyjpN

108年第10屆臺灣原住民族文學營報名表(每欄必填)

姓名

 

族語姓名

 

族群名稱

 

職業

 

就讀學校or

服務單位

 

 

性別

 

身分證字號

 

出生年月日

 

用餐習慣

□一般

□素食

報名資格

  • 具備原住民族身分               □非原住民族身分

聯絡電話

( )

電子信箱

 

手機:

通訊地址

□□□□□

個人簡歷

 

 

 

 

緊急聯絡人

 

聯絡電話

 

關係

 

備註

★可採郵寄報名表或電子郵件方式報名,報名來函請寄:

11657臺北市文山區木新路二段161101樓「108年第10屆臺灣原

住民族文學營工作小組」收

e-mailtivbtw@gmail.comtivbsun@gmail.com

傳真電話:(022936126229361002

聯絡電話:02-29361262

★報名需附個人創作作品一篇!

 
文章標籤

山海文化雜誌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種一朵雲-01.jpg

當時那個小小年紀的我,天真的以為可以像種樹一般,種出一棵長滿雲朵的樹,
我每天看著雲飄過的地面,眼睛不斷的搜尋,
期待著有那麼一天,那棵雲朵的樹可以在某一處長出來,
但卻是常常徒勞無功的失望著。偶然的那麼一天,
我和Vuvu坐在大岩石上吃著芋頭,Vuvu說著:
「我把一朵雲『種』在妳的心裡,雲朵像是我告訴妳的許多事,
是我唱的靈歌,是我們的傳統生活,雲朵是希望也是慾望。」

──米雅《種一朵雲》

 

山海的好朋友、文學營的忠實學員米雅,在年末送上累積多年的詩文創作──《米雅的散文與詩:種一朵雲》。米雅的作品裡,不論寫著自然山林生命的豐饒活潑,或是記錄Vuvu與族人的溫柔故事,都能透過文字看見一個赤腳踩在土地上,與林野共呼吸、與親友共吟詠的天真孩子面容。時有收斂的省思,時有幽默的自嘲,她的文字有著最真摯的思念與期盼,卻又能輕巧柔軟如風。就在本週六,米雅要帶著她的新書與各位相見於In Between之間跨界平台。一起來聽聽米雅與Vuvu的、與身邊所有生命的故事吧。

 

 

🌳 米雅的散文與詩:種一朵雲 全台新書發表會 🌳
 

☁️【台北場】☁️
時間:2018年12月8日(六) 14:00-16:00
地點:In Between之間(台北市光復北路100巷31號)

 

☁️【雲林場】☁️
時間:2018年12月15日(六) 14:00-16:00
地點:哲美系二手書店(雲林縣斗六市府前街43號)

 

☁️【台南場】☁️
時間:2019年1月12日(六) 14:00-16:00
地點:政大書城(台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二段120號)

 

台北場由文化部原住民村落文化發展
「In Between:閱讀部落,守望原鄉-山海原住民文學推廣II」計畫補助

-

種一朵雲-全台.jpg

山海文化雜誌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0_200-2.jpg

107年第9屆臺灣原住民族文學獎 頒獎典禮
時間:2018年11月18(日) 14:00
地點:國家圖書館 一樓簡報室

 

  原住民族委員會(以下簡稱原民會)「第9屆臺灣原住民族文學獎頒獎典禮」將於107年11月18日(星期日)假國家圖書館簡報室舉行,本屆除邀請得獎人與評審委員齊聚,亦歡迎喜愛原住民族文學的舊雨新知,齊來共襄盛舉,分享得獎者的喜悅與榮耀。

  原民會表示第9屆文學獎徵件分為小說、散文、新詩、報導文學4類,徵得作品共計112件,經評審委員嚴謹審查後,共有22位創作者、24件作品獲得殊榮,其中有持續累積創作實力,嘗試新題材與技法的熟面孔,也有初試啼聲就奪下大獎的新面孔,如此成果,顯現臺灣原住民族文學源源不絕的活力。

  綜觀本屆作品內容仍具多面向,有都市原住民的敏銳觀察作品;有原鄉文化工作者的深情調查報導;有因身分認同而焦慮遲疑的心聲;也有觀望過往經歷而坦然釋懷的嘆息,以不同角度呈現原住民族的文化、色彩及溫度,畫出一片樸質深情的繁花容景。

  本次頒獎典禮,以布農族語mapatas象徵本屆原住民族文學具有色彩、圖紋、寫字之意,並見證原住民族文學不斷前進的成果,為臺灣原住民族文學更添奪目光芒。

山海文化雜誌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和而不同:2018臺灣原住民族文學國際研討會 

網路報名 https://goo.gl/hsbSu2
 11月16、17日,相約國家圖書館 

研討會.jpg

山海25慶祝活動第一發,就是一場跨族、跨國、跨海洋的大型聚會!
繼2005年「山海的文學世界」台灣原住民族國際研討會之後,時隔十三年,眾所矚目的國際型臺灣原住民族文學研討會終於登場!不論你是讀者、學者、創作者、研究者,都歡迎您一起參與這場國際盛宴,見證臺灣原住民族文學在這片海洋上獨特的美麗繁盛。

「和而不同──2018臺灣原住民族文學國際研討會」以「和而不同」為題,「和」意味著同在此島嶼的原住民,共同感受政治、社會之脈動與變遷,參與臺灣這百年來的流光;至於「不同」,我們將透過創作見證原住民的主體性,並照亮文學所反映的生命經驗。讓我們一起共聚於文學火塘,同聲唱和。
會議將進行七個主題的討論:分別是臺灣原住民族文學史的建構、原住民族「文學」的知識版圖、文學影音的跨界研究、口傳文學與文化資產、族裔文學與認同政治、原住民族文學與文化翻譯、原住民族文學的跨國視域。除了論文場次,我們將舉行一場專題論壇以及原住民族作家的交流座談,期待這樣的「和而不同」能成為臺灣各個族群彼此理解的重要契機。

 

● 時間:107年11月16-17日,共2天
● 地點: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
● 報名網址:https://goo.gl/hsbSu2
● 會議相關資訊請洽:Facebook粉絲專頁會議網站
 

會議議程

11月16日(五) 第一天

   

   

08:30-09:00

   

 

09:00-10:00

開幕式
貴賓致詞古調吟唱詩歌朗誦
原住民文學大事記

10:00-10:20

   

  

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史的建構

   

主持人

發表人

論文題目

討論人

10:20-12:00

陳萬益
(清大臺文所兼任教授)

下村作次郎
(天理大學名譽教授)

重讀孫大川台灣原住民族文學論
――以孫大川著《台湾エスニックマ イノリティ文学論》做為文本――

彭瑞金
(靜宜大學臺文所退休教授)

劉智濬
(中臺科大文教事業經營所副教授)

民族敘事及其外:當代都會原住民族藝術工作者的創作口述

王雅萍
(政大民族學系系主任)

董恕明
(臺東大學華文系副教授)

文學的力量──以臺灣當代原住民漢語文學為例

劉秀美
(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

陳芷凡
(清大臺文所助理教授)

原民振興與知識論的建構:
文學作為一種路徑

劉亮雅
(臺大臺文所合聘教授)

12:00-13:00

午 餐

第 二 場

原住民族「文學」的知識版圖

   

主持人

發表人

論文題目

討論人

13:00-14:20

向陽
(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教授)

陳敬介
(靜宜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敘事與意象營造的協奏---瓦歷斯幹散文詩初探

楊翠
(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

浦忠勇
(中正大學臺文與創意應用所助理教授)

獵民敘事──用文學隱喻維繫與山林的靈性關係

詹素娟
(中研院台史所副研究員)

Terry Russell
(曼尼托巴大學亞洲學習中心副教授)

家是心的歸處
台灣原住民文學裡的回歸部落

王應棠
(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多元文化教育所副教授)

14:20-14:40

茶 敘

 

 

       

文學影音的跨界研究

   

主持人

發表人

論文題目

討論人

14:40-16:00

謝世忠
(臺大人類學系教授)

黃國超
(靜宜大學臺文系副教授)

部落大歌星:
台灣原住民族「山地歌謠」卡帶歌手及音樂生產初探

林清財
(臺東大學音樂學系系主任)

楊政賢
(東華大學原住民族發展中心主任)

文化與文學
蘭嶼歌謠文本裡的在地知識與文 學風景

謝世忠
(臺大人類學系教授)

林文玲
(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理事長)

中介與轉向:臺灣原住民族紀錄影片的當代進程

胡台麗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16:00-16:20

   

           

   

主持人

發表人

 

16:20-17:30

廖振富
(台灣文學館
前館長
中興大學台文所兼任教授)

孫大川(監察院副院長)、陳芳明(政大臺文所講座教授)

 

貴賓歡迎晚宴 暨 藝文晚會
原住民作家交流座談創作分享

   

主持人

參與人

17:30-20:30

林志興
(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副館長)

馬紹・阿紀
(光啟社社長)

與會學者與作家群

 

11月17日(六) 第二天

   

   

08:30-09:00

   

       

口傳文學與文化資產

   

主持人

發表人

論文題目

討論人

09:00-10:20

林修澈
(政大民族系名譽教授)

巴莫曲布嫫
(中國社科院民族文學所研究員)

口頭傳統建檔與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鹿憶鹿
(師大臺灣語文學系教授)

丹菊逸治
(北海道大學愛努原住民研究中心副教授)

愛努傳統韻文詩與愛努近代文學

童春發
(東華大學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榮譽教授)

林志興
(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副館長)

部落裡的文學:從卑南族南王部落的Pakawyan家族談起

伊萬納威
(原住民族委員會副主委)

10:20-10:30

   

       

原住民族文學與認同政治

10:30-12:10

李瑞騰
(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

周翔
(中國社科院民族文學所編輯部副編審)

巴代小說中的巫幻敘事與文化自覺

簡齊儒
(臺東大學華文系副教授)

林芳玫
(師大臺文系教授)

當「我們」與「他們」相逢:
原住民知識交流與暗礁主體

梁一萍
(師大英語系教授)

柳書琴
(清大臺文所教授)

「隘勇線盲」的台灣原住民書寫:
山部歌津子小說《蕃人ライサ》檢

朱惠足
(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所所長)

Lawa Iwan
(政大民族學系碩士畢業生)

從文學談民族發展:
紐西蘭毛利民族與台灣原住民族之比較

黃季平
(政大民族學系副教授)

12:10-13:30

   

 

 

       

 

原住民族文學與文化翻譯

 

   

主持人

發表人

論文題目

討論人

 

13:30-14:50

林瑞明
(成功大學名譽教授)

魚住悅子
(天理大學兼任講師)

巴代《暗礁》的特色與意義

王惠珍
(清大臺文所教授)

 

吳淑華
(昆士蘭大學語言語文化學院翻譯所)

家園與傷痕當代澳洲原住民文學

阮秀莉
(中興大學外文系教授)

 

Paula Morris
(奧克蘭大學創意寫作系所教授)

培養新生代原住民作家:挑戰與問題

林浩立
(清大人類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14:50-15:10

   

       

原住民族文學的跨國視域

   

主持人

發表人

論文題目

討論人

15:10-16:50

孫大川
(監察院副院長)

陳榮強
紐約州立大學石溪校區英文系和亞洲與亞美研究系副教授)

離散研究中的原住民問題

黃美娥
(臺大臺文所教授兼所長)

黃郁婷
(美國衛斯理安大學東亞學院助理教授)

定居殖民的世界歷史與原際文學研究

黃心雅
(中山大學外文系教授)

劉大先
(《民族文學研究》雜誌編輯部主任)

少數民族與重新發現世界文學

李癸雲
(清大臺文所教授兼所長)

丁曉君
(廈門大學英語系助理教授)

族長的微笑──太平洋文學與台灣原住民文學期刊與選及之隱喻比較

孫嘉穗
(東華大學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教授)

16:50-17:00

休息時間

 

原住民作家交流座談

時間

主持人

與談人

17:00-18:00

巴代

夏曼・藍波安、瓦歷斯・諾幹、
利格拉樂‧阿女烏、Anton Blank陳耀昌

18:00-18:10

閉幕式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
合辦單位:國家圖書館
承辦單位:中華民國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發展協會
協辦單位:山海文化雜誌社、台灣原住民筆會、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山海文化雜誌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山海文化雜誌社25週年系列活動登場   

山海25-3-2.png

1993年6月,山海文化雜誌社成立於哺育無數知識與人文的羅斯福路。同年11月,《山海文化雙月刊》創刊號發行,至此開始為報導原住民處境、推廣原住民文學、與國際原住民文化交流而努力的時光。數年來,山海文化雜誌社不只投入雜誌編纂、創立原住民對話平台,更將精力投注於文學創作與文化工作的培訓。為支持、鼓勵更多原住民創作者,山海文化雜誌社自1995年起,陸續辦理十五次原住民族文學獎,培育眾多原住民優秀寫手。如亞榮隆‧撒可努、啟明‧拉瓦、李永松(多瑪斯)、乜寇‧索克魯曼、霍斯陸曼‧伐伐、巴代,皆曾摘下本會舉辦之原住民文學獎桂冠,而後於臺灣文壇嶄露頭角,並持續筆耕,得到各界高度的肯定。
從羅斯福路搬遷到大直、落腳於木柵,山海文化雜誌社始終關懷著原鄉部落與都市原住民的生活與心靈,為每一次文字書寫鼓舞,也為每一場文化抗爭流汗。走過四分之一個世紀,山海時時想念著好久不見的昔日戰友,也想將新生代創作者的多彩觀點介紹給更多朋友。2018年,山海文化雜誌社的25歲生日,我們決定獻上一系列的活動,邀請所有老朋友和新夥伴攜家帶眷,一起回顧山海文化雜誌社這二十五年來的努力、原住民文學逐步蓬勃,也與我們一起期待下一個二十五年的到來。

 

山海25 系列活動

【和而不同:2018臺灣原住民族文學國際研討會】

「和而不同──2018臺灣原住民族文學國際研討會」以「和而不同」為題,「和」意味著同在此島嶼的原住民,共同感受政治、社會之脈動與變遷,參與臺灣這百年來的流光;至於「不同」,我們將透過創作見證原住民的主體性,並照亮文學所反映的生命經驗。讓我們一起共聚於文學火塘,同聲唱和。
會議將進行七個主題的討論:分別是臺灣原住民族文學史的建構、原住民族「文學」的知識版圖、文學影音的跨界研究、口傳文學與文化資產、族裔文學與認同政治、原住民族文學與文化翻譯、原住民族文學的跨國視域。除了論文場次,我們將舉行一場專題論壇以及原住民族作家的交流座談,期待這樣的「和而不同」能成為臺灣各個族群彼此理解的重要契機。

■ 時間:107年11月16-17日(五、六),共2天
■ 地點: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
■ 線上報名:https://goo.gl/hsbSu2
■ 會議資訊請見專屬網站:Facebook粉絲專頁會議網站會議議程

 

【臺灣原住民族文學系列論壇之二:校園論壇】故事在走路:原住民知識系譜的建構

為延續國際研討會第一場系列論壇「後-原運世代的『我是誰』」,從文學、攝影、媒體回顧1980年代原運的努力與挫折;第二場論壇將從校園出發,結合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世界南島暨原住民族中心等平台。
本論壇將討論族人運用繪畫、文字等「技能」敘說故事時,如何與原住民龐大的知識系譜對話,這些作品,又如何成為族人思考知識建構的能量。

■ 時間:107年11月9日(五) 上午10點
■ 地點: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A309室
■ 與談人:學者官大偉、作家沙力浪、藝術家伊誕・巴瓦瓦隆

 

【臺灣原住民族文學回顧展】

本策展將呈現戰後台灣原住民文學的發展,透過不同媒體/媒介,開啟你與我的多重對話。活動期間,將逐一介紹原住民文學大事紀年表、作家簡介、作家創作語錄、作家錄像、原住民文學國內外出版品、文獻與政府出版品等,參觀民眾得以因此認識台灣原住民文學的歷時發展與豐富面貌,由此見證山海雜誌社以及作家群們二十五周年的耕耘與原力無限。

■ 時間:107年11月13日(二)-18日(日),共6天
■ 地點:國家圖書館一樓 展覽室

 

【臺灣原住民族文學獎頒獎典禮】

延續臺灣原住民族文學國際研討會的聲勢,本屆文學獎頒獎典禮緊接其後,集結所有關注臺灣原住民族文學動態的朋友們,大聲恭賀又一批新生代原住民創作者的誕生。
本屆的得獎作品題材多樣,從生活記錄、族群交流、歷史記憶出發的作品各有精彩之處,省思、嘲弄、沉澱、諷喻的力道火辣辣地刻劃著此輩創作者的關懷核心。而生離死別之際的不捨、感謝與傳承,更是本屆作品中突出的情感特色。生來自對命運的期許,迎接別離與死亡,再因死去而生發下一段美麗故事。這些美麗的故事,以及寫下美麗情誼的創作者們,將與評審齊聚,見證原住民文學的繁花盛景。

■ 時間:107年11月18日(日),下午2點
■ 地點:國家圖書館一樓簡報室

 

【山海25:山海文化雜誌社廿五週年紀念專刊】

今年為山海文化雜誌社創立的二十五週年,在這個帶有感謝、感動與回顧意義的日子裡,山海文化雜誌社準備出版《山海25:山海文化雜誌社廿五週年紀念專刊》,作為對過往原住民文學與山海文化雜誌社的歷程回顧,也是對未來原住民文學發展的引頸眺望。
專刊將分為兩個部分,其一從大事記、雙月刊、文學獎、出版讀物等等歷程,分析討論山海文化雜誌社與臺灣原住民族文學之間的密切關聯;其二廣邀山海的舊雨新知,以「山海與我」為題,寫下與山海共創的回憶篇章。

■ 時間:107年持續徵稿,108年上旬出版

 

【山海與我 各方徵文】

山海文化雜誌社的二十五年,有賴各方夥伴的挺力相助、口耳相傳,才讓山海得以在台北都會留下如此多樣的色彩。我們期待聽見你記憶中的山海,無論工作甘苦或歡笑高歌;我們也期望看見你想像中未來的山海,可能是前行方向也可能是改頭換貌。
歡迎各方師長、夥伴們為山海的二十五歲,留下珍貴的文字記錄,也讓來不及參與山海文化過去點滴的朋友們,一次補齊山海的成長回憶。

■ 參加辦法:

 a.寫下你與山海的故事,以「山海與我」為題,寄到tivbtw@gmail.com或是傳給山海文化TIVB粉絲專頁小編。
 b.在你的Facebook頁面上,寫下你與山海的故事,把貼文隱私狀態改為公開(地球形狀),並且附上hashtag標籤 #山海與我 ,山海小編就可以搜尋到你的貼文囉。

 

 

山海文化雜誌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9屆臺灣原住民族文學獎徵文結果出爐!
恭喜所有得獎者,也期待未來持續在文學創作的路上,看見每一位參賽者努力書寫的容貌。

4.png

【小說組】得獎名單
第一名:胡信良(Lulyang‧Yumin,泰雅族)
    〈一世紀的距離〉
第二名:何伯瑜(hayon,泰雅族)
    〈阿嬤的掰掰肉〉
第三名:葉長春(Paljaljim paaljangud,排灣族)
    〈泥土〉
佳 作:蔡宛育(Djiasa Madangas,排灣族)
    〈Epiphany〉
佳 作:陳宏志(Walice,泰雅族)
    〈秘密〉
佳 作:周牛莒光(Kacaw,阿美族)
    〈倪墨(Nima),誰的〉
佳 作:潘鎮宇(排灣族)
    〈足跡〉
※小說組評審:舞鶴、董恕明、里慕伊‧阿紀、浦忠成、李永松

 

【散文組】得獎名單
第一名:潘貞蕙(Yaway Suyun,泰雅族)
    〈難以成眠的長夏〉
第二名:程廷(Apyang Imiq,太魯閣族)
    〈咖哩火雞〉
第三名:胡惠莊(niwa,布農族)
    〈沉默就好〉
佳 作:陳恩澤(阿美族)
    〈山城海域〉
佳 作:陳奕宏(kui lja vavulengan,排灣族)
    〈變〉
佳 作:林佳瑩(泰雅族)
    〈拿刀的女人〉
※散文組評審:巴代、李癸雲、簡齊儒、吳鈞堯、楊翠


    
【新詩組】得獎名單
第一名:黃璽(Temu Suyan,泰雅/布農)
    〈采風隨筆集〉
第二名:亞威‧諾給赫(Yawi‧Yukex,泰雅族)
    〈yaki把我的手握起〉
第三名:陳宏志(Walice,泰雅族)
    〈埋葬yutas〉
佳 作:潘宗儒(paljaljim,排灣族)
    〈Semankasikasiu 伐樹歌〉
佳 作:林纓(泰雅族)
    〈童年的歌聲〉
佳 作:潘一帆(Maqundiv Binkinuan,布農族)
    〈留下給你〉
佳 作:蔡宛育(Djiasa Madangas,排灣族)
    〈Comprehending〉
佳 作:拉夫喇斯‧璟榕(Ljavuras‧Zingrur,排灣族)
    〈城市裡的蛇〉
※新詩組評審:楊澤、顏艾琳、許維玲、孫大川、林瑞明

 

【報導文學】得獎名單
第一名:從缺
第二名:乜寇‧索克魯曼(Neqou‧Soqluman,布農族)
    〈一個豆子的生命旅程──布農族傳統豆類農作之生物-文化多樣性〉
第三名:蘇美琅(Savi Takisvilainan,布農族)
    〈盡頭之後〉
佳 作:趙聰義(Salizan Takisvilainan,布農族)
    〈在淚之路,修回一棟家屋──記錄佳心石板屋的修復過程〉
佳 作:從缺
※報導文學組評審:瓦歷斯‧諾幹、魏貽君、利格拉樂‧阿烏、陳芷凡、馬紹‧阿紀

 

文學獎頒獎典禮時間、地點將另行公布。

山海文化雜誌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學論壇.jpg

107年第9屆臺灣原住民族文學論壇

場次安排
 

時間:10798日(六)、9日(日)、15日(六)、16日(日),1300-1800

地點:In Between之間跨界平台
(台北市光復北路10031號,近捷運台北小巨蛋站四號出口)

*免費活動,歡迎參加*

線上報名網址:https://goo.gl/forms/eH0MjmAfoprX5rk63

 

1.jpg

【文學論壇(一)】 98日(六) 13:30-15:30
開幕式暨專題演講:影像‧山海‧文學夢

主持人:陳萬益(清華大學台文所榮譽教授)

講者:孫大川(監察院副院長)

2018年是山海文化雜誌社25週年,雜誌社的創辦人孫大川將一一細數這二十五年來自己的創作歷程,以及山海文化雜誌社在原住民文學與文化領域的耕耘。本場次邀請陳萬益教授擔任主持人,是一次觀察者與創作者的對話,也是兩位長期關注原住民文學發展的學者的交流。

 

2.jpg

【文學論壇(二)】 98日(六) 16:00-18:00
一樣不一樣:原住民文學史的幾種思考

主持人:孫大川(監察院副院長)

講題:

自己的文學史自己寫
浦忠成
(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院長)

一樣不一樣
魏貽君
(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女性視角看原住民文學史
楊翠
(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今年111617日將舉辦「和而不同:2018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國際研討會」,本場次即為一次熱身活動。三位都曾撰寫過台灣原住民文學史的學者,以各自的學術專長切入,提出台灣原住民文學史的幾個重要面向。口傳文學研究、後殖民思維、女性視角將會怎麼閱讀與分析一段文學史的發展,每一個子題都將是多年研究成果的展現。

 

3.jpg


【文學論壇(三)】 99日(日) 14:00-16:00
記得當時年紀小:走風的人vs.東谷沙飛

主持人:巴代(卑南族小說家)

講題:

千禧那一年強說愁的青春書寫歲月
沙力浪
(布農族詩人)

走風的人
亞隆榮‧撒可努
(排灣族作家)

尋找被失落的一代
乜寇‧索克魯曼
(布農族作家)

三位新生代重要的原住民文學創作者齊聚一堂,分享近期的創作方向與關注焦點。「書寫」代表著三位創作者對家鄉、母文化的愛惜與傳承焦慮。在文字之外,他們如何為了族群文化而努力?在文字裡,他們又是如何讓漢字承載不同文化的思維?創作之初的書寫衝動,而今還要跟著更多文化工作一同實踐。

 

4.jpg

【文學論壇(四)】 99日(日) 16:30-18:30
山風海雨讀書會:作家說書

主持人:舞鶴(小說家,麥田大地原住民系列主編)

講題:

如歌之韻:大巴六九部落的五十年痕絡
巴代
(卑南族小說家)

大海帶我去旅行
夏曼‧藍波安
(達悟族作家)

消失的國度
奧威尼‧卡勒盛
(魯凱族作家)

由長期關注台灣原住民文學動態的舞鶴主持的本場次,邀請卑南族、達悟族、魯凱族的重要作家出席。三位作家將以各自的最新著作為核心,分享作品中的細節和創作過程的艱辛。三位作家的作品都有著相當顯著的民族特色,在主編舞鶴的眼中,這些作品又展現了哪些台灣文學中沒有的色彩,也是本場次值得期待的交流。

 

5.jpg

【文學論壇(五)】 915日(六) 14:00-16:00
記憶看見我:女作家說書

主持人:董恕明(台東大學華語系副教授)

講題:

和自己對話
利格拉樂‧阿烏
(排灣族作家)

鼓動生命的河流
伊苞‧達德拉凡(排灣族作家)

閨蜜悄悄話-談懷湘
里慕伊‧阿紀
(泰雅族作家)

三位原住民文學中重要的女作家,將選取各自創作生涯中最經典的一本創作,向讀者分享字裡行間的寄託與記憶。相較於男性作家的思維,三位女作家展現了各自對身體、人情的細緻觀察,填充原住民文學中的另一視角。

 

6.jpg

【文學論壇(六)】 916日(日) 14:00-16:00
動詞的原住民文學

主持人:馬翊航(《幼獅文藝》主編)

講題:

越寫越回家
黃璽(泰雅族新生代創作者)

思想在文字中席地而坐
嚴毅昇
cidal

(阿美族新生代創作者)

放棄書寫後的柳岸花明又一村
林瑜馨
(阿美族新生代創作者)

原住民文學不是靜止的文本,而是動態的連結、對話、互看與牽手。邀請年輕一代的原住民寫作者/研究者,分享他們的文學觀看與實踐。以自身為動詞,推進原住民文學的想像與邊界。

 

7.jpg

【文學論壇(七)】 916日(日) 16:30-18:30
原住民文學的藝享世界

主持人:馬紹‧阿紀(光啟社社長)

講題:

Akokey 走過失語的下一代──談謝永泉的島嶼創作
謝永泉(達悟族文化工作者、歌手)
鄭勝奕(影像、文字工作者)

文學與當代藝術的契合—文學、戲劇、表演、靈境與當代藝術策展的脈絡
吳鼎武‧瓦歷斯
(泰雅族藝術工作者)

對擅於說故事的原住民而言,文學的定義從來就不是ㄧ成不變的,它充滿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力。文本之外,在影像、戲劇、音樂、藝術等多元領域的表現,在在為原住民文學增添了瑰麗的色澤。將邀請原住民的藝術家、表演者、媒體等共同對話,看見原住民文學多面向的跨界與衍生。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
承辦單位:中華民國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發展協會│山海文化雜誌社
聯絡資訊:
地址:11657臺北市文山區木新路二段161101
e-mail
tivbtw@gmail.com
電話:(0229361262(林小姐)、29361002(洪小姐)
傳真:(0229366802

相關訊息請關注:
山海文化雜誌社部落格 http://tivb.pixnet.net/blog
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ivbfb

山海文化雜誌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和而不同:2018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國際研討會】系列活動之一
2018原住民族日論壇:後-原運時期的「我是誰」

0818-2.jpg


回顧,將是一個建構記憶與意義的過程。
1980年代原住民社會運動興起,原住民族不僅爭取自身權利,也持續以不同方式回答「我是誰」。

本專題論壇將從文學、攝影、媒體回顧1980年代原運的努力與挫折,並且思考至今我們討論原運與原民發聲的意義,以期與近40年前「我是誰」的宣言,擊掌唱和。

---

時間:818日(六) 15:00-17:30

地點:In Between之間
(台北市光復北路10031號,近台北小巨蛋捷運站 4號出口)

主持人:
陳芷凡
(清華大學台文所助理教授)


與談人:
孫大川
(監察院副院長)

莫那能(排灣族詩人)
黃子明(影像媒體工作者)
林福岳(中國文化大學大眾傳播系副教授)

[免費活動,歡迎參加]

Facebook活動頁面: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122451204677531/

主辦單位:
原住民族委員會

承辦單位:
中華民國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發展協會

協辦單位:
山海文化雜誌社
台灣原住民筆會
清華大學台文所

 

---

 

【和而不同:2018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國際研討會】
11月16日、17日,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

 

山海文化雜誌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