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文化雙月刊 第2期
1994年1月出版
目錄:
編輯室手記/孫大川
山海專題 國際原住民年的回顧與展望
‧相呴以溼,相濡以沫——國際原住民之花果飄零及其靈根自植/編輯室整理
‧‧一九九三聯合國國際原住民年主題:原住民~新伙伴的關係
‧‧原住民問題工作小組成員第十一次會期通過之宣言草案
‧「內部殖民主義」與「對內自決」的對立:泰國國族——國家建構過程中的北部山地族群/
謝世忠
‧族群霸權體制的形成與解構——馬來西亞族群關係的政治經濟分析/高德義
‧民主、選舉與族群未來——一九九三年縣市長選舉,山地鄉選票結果的初步觀察/
瓦歷斯.尤幹
山海評論
‧觀看、地方自主性與社會權力——試論觀光互動過程中的看與被看/陳永龍
山海文學
§小說§
‧大霸風雲(上)/田訥溪
§劇本§
‧島上的人(下)/蔡逸君、劉宇均、夏曼.藍波安、夏曼.夫阿原
§詩§
‧南島詩稿(四首)/溫奇
.之一:歸途
.之二:梅雨仍舊不來的歲月
.之三:心象
.之四:夜過花東縱谷
‧山地花/瞿海良
‧族韻鄉情(二首)/林志興
.之一:失敗的心
.之二:瀕滅的傳統
‧四月十四日車過檳榔戲為絕句一首贈海若/胡仰山
山海文論
‧地方文學與地方認同:以花蓮文學為例/王浩威
‧誰怕邊緣?——和原住民朋友談文學/文化創造/廖咸浩
山海醫療
‧阿美族的醫療體系與家庭健康文化的人類學研究——文獻回顧與理論架構的提呈/簡美玲
山海藝術
‧排灣族群的飲食文化/王煒昶
歷史剪影
‧無法終止的霧社之旅——川中島之六十三年與日本/柳本通彥
山海兩岸
‧一個盲點 三個誤區——評大陸有關台灣高山族學術研究的方法論問題/田可
博聞小記
.排灣祖靈屋/林建成
國際原壇
‧科佩茲拜/阿基姆.塔拉西著,劉憲平譯
山海笑話
.證道/多多
.我的肉呢?/多多
部落史
‧卑南族知本部落口傳歷史及神話傳說(下)/曾建次
神話傳說
.狗/洪明發口述,洪文和翻譯,陳善瑜採錄
.兩個太陽/洪明發口述,洪文和翻譯,陳善瑜採錄
.籮筐/洪明發口述,洪文和翻譯,陳善瑜採錄
.螃蟹/洪明發口述,洪文和翻譯,陳善瑜採錄
山海日誌 八十二年九月十六日至十一月三十日/Awu
山海季節 八十三年一月至三月/編輯室輯
編輯室手記/孫大川
一九九三年挾「國際原住民年」之威名,對原住民而言,似乎是豐收的一年;我們不但舉行了各式各樣的活動,泰雅族作家瓦歷斯.尤幹也榮獲「年度詩獎」及中國時報「報導文學評論獎」,胡台麗攝製的「蘭嶼觀點」也獲得「金馬獎」的肯定,而我們的《山海》更在這一年底創刊啟航……;一切似乎蓬勃煥發,令人鬥志昂揚。然而,也就在這一年,蘭嶼的長輩弟兄們親臨立法院,表達他們對核廢料及在蘭嶼設置國家公園的嚴重抗議;土地的問題、正名的問題以及其他許許多多的有關原住民社會、家庭、教育、文化、醫療等問題,錯綜複雜、百孔千瘡,真讓人不知從何說起。
問題到底發生在哪裡?這一期專題「國際原住民年的回顧與展望」,或許可以讓我們找到一些答案。專題中,除了第一篇我們為大家整理提供了一些比較廣泛的背景資料外,其他各篇則針對台灣及東南亞兩個國家原住民特定的問題做深入的分析。做這樣的處理,除了因為邀稿不易且有關美、非、澳各洲原住民情況較為一般人熟悉外,主要還是為突顯與台灣原住民血脈相連,卻始終被我們忽視甚至蔑視的東南亞諸國之議題。當然,這和最近極為熱門的所謂「南進」或「南向」政策,毫無瓜葛。
「山海文學」部份,這一期明顯地加重了詩的份量,我們真的盼望擅長歌舞的原住民同胞,能不斷嘗試將他們天生的韻律感、節奏感拿來入詩、吟詠。而王浩威關於「地方文學」的論述,在我們努力尋找族群文學特點的同時,為大家提供了一種來自「空間關係」的思考側面。如何結合「原住民文學」與「地方文學」,共同創造一個不受「中心」宰制的文學自由空間,恐怕是任何未來從事原住民文學或地方文學的工作者,不得不去嚴肅面對的問題。
田訥溪的〈大霸風雲〉有史詩的味道,格局粗獷,充滿獵人的氣息,對照哈薩克族阿基姆.塔拉西〈科佩茲拜〉的細膩、婉約,頗為有趣。「山海兩岸」中田可的文章,批評了這些年來大陸學者在台灣原住民研究方面的一些盲點,對兩岸「原住民學」之交流、溝通,相信會有一定的價值和影響。王煒昶對原住民飲食文化的介紹,以及「歷史剪影」中柳本通彥有關霧社的文字、圖文都非常的精采。廖咸浩、簡美玲、陳永龍的論文,法度嚴謹,見解精闢,為這一期增色不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從這一期開始,我們將增加類似林建成和陳善瑜那樣,採集而來的有關原住民生活習俗或口傳神話傳說的小品文字,使《山海》呈現更多樣、活潑的面貌。
新的一年,我們將編織更多的夢想,培養更強韌的耐力和信心,承擔更多對自己民族文化無悔的許諾;細心的讀者也許早已發現這一期比創刊號增添了不少的篇幅,當然這也意味著我們的編輯同仁擔負了較以往更沉重的工作壓力,就當它是一份新年禮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