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19期:牽INA的手--阿美族太巴塱部落樂舞 

山海文化雙月刊 第19
19987月出版

 

目錄:

 

編輯室手記/編輯室

 

山海專題 牽Ina的手——阿美族太巴塱部落樂舞

 .牽INA的手/阿莉萊採訪,Tipus記錄
 .黃貴潮老師專訪/林宜妙、黃心宜、阿道採訪,黃心宜整理

 .太巴塱之後——訪平珩/黃心宜採訪,謝孟蓉整理
 .走訪原舞者/林宜妙、黃心宜採訪,黃心宜整理
 .阿道談太巴塱歌舞/黃心宜訪問
 .太巴塱Ilisin祭典中對青年的訓練/陳萬順口述,阿道.巴辣夫整理
 .太巴塱部落一般性歌謠/太巴塱老人會演唱,懷邵.法努司記譜、記音、記詞,

             林朝喜先生等人解說,NakawTipus整理
 .太巴塱Ilisin年祭祭歌/太巴塱老人會演唱,懷邵.法努司記譜、記音、記詞,

            林朝喜先生等人解說,NakawTipus整理

 

山海文學
§
§

 .歸/席傑勒吉藍
§
散文§

 .水源頭釣到石斑魚/夏本奇伯愛雅
 .山、杉——二十年/伊替達歐索

 .文化巡禮——找回部落生命力/賴梅珍

 

國際原壇
 .夢之狼/Paul Goble著,黃曉秋編譯
 .如何研究非洲文學?——介紹一些入門書籍/蔡百銓編譯
山海評論
 .前瞻跨世紀原住民傳播權益之藍圖——兼論傳播媒體與原住民形象的文化與權力政治

  /孔文吉
 .環境正義:原住民與國家公園衝突的分析/紀駿傑、王傑秀

 

山海文化
 .太魯閣族的狩獵文化(上)/黃長興

 

山海日誌 八十五年九月一日至八十六年二月二十八日/編輯室輯

 

山海索引 《山海文化》第三卷(第十三期至第十八期)/編輯室輯

 

山海季節 八十七年五月至八月/編輯室輯

 

 

 

輯室手記/編輯室


  在聲聲催促的問訊中,《山海文化》第十九期終於呈現在您眼前。
  首先端出的第一盤大菜是「牽 Ina 的手——阿美族太巴塱部落樂舞」專題,回顧去年年底原舞者的年度製作「牽 Ina 的手」。這是《山海》繼第三期「矮人的叮嚀」特別企劃,十三期「Vuvu 之歌——排灣族古樓村的祭儀、歌謠與藝術」專題,與原舞者的第三次合作。相對於過去著重闡述部落文化、以邀稿為主的編輯方式,這回我們藉著訪談,把焦點放在舞台製作的專業性、舞團與部落的互動關係及舞團的經營上。這些面向不但是原舞者進入獨立製作階段時所面臨的考驗,也是成長與蛻變的關鍵。對其他原住民樂舞藝術工作者而言,這更是一次不可多得的觀摩機會。而太巴塱出身的特約團員阿道
巴辣夫與副頭目陳萬順先生的口述,則提供了對太巴塱歌舞文化與Ilisin年祭的部落觀點及第一手資料。

  「山海評論」中的兩篇論文,在環保、土地與傳播的議題上,皆有其開創性的地位,理脈清晰、見地懇切,應能給讀者不少啟發。

  身為雜誌編輯,最高興的莫過於發掘新的寫手。來自賽夏族的伊替達歐索就是令人激賞的一位新作者。在散文〈山、杉——二十年〉中,他以詩化的句法描述山林保育員的生活,抒發對環境生態的省思,深沉細緻,令人感動。

  太魯閣族的黃長興以其數十年狩獵經驗及對本族豐富的知識,撰成長文〈太魯閣族的狩獵文化〉,對於狩獵的人文意義、技術性細節、禁忌習俗與原住民生態智慧皆有令人嘆為觀止的論述,更提供了精采的獵具圖片,讀者不可錯過。

  同樣來自太魯閣族的Mei-Ya 則是首次與《山海》合作的年輕畫家,她的插圖精美細緻,不但能為文章增色加分,圖畫本身的生命力亦令人動容。
  
本期上菜雖晚,但每道菜皆精心烹調,色香味俱全。尤其感謝原舞者與諸文作者熱心支持,方能成就此「山珍海味」的饗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山海文化雜誌社 的頭像
    山海文化雜誌社

    山海文化雜誌社

    山海文化雜誌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