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文化雙月刊 第4期
1994年5月出版
目錄:
搭蘆灣手記/孫大川
山海專題 台灣原住民政策與社會發展
.語言、族群與未來——台灣原住民族母語教育的幾點思考/瓦歷斯‧尤幹
.台灣原住民族運動發展路線之初步探討/夷將‧拔路兒
.台灣社會變遷的少數民族婦女娼妓問題——社會文化、社會心理及歷史性的因素
/劉哲勳(Michael Rudolph)
山海評論
.遠離的尊重/劉世傑
山海文學
§散文§ 伊那.我的母親
.略談布農的笛娜(母親)/拓拔斯‧塔瑪匹瑪
.母親頌/黃貴潮
.我的伊那/希滿棒
.我的「姆幹」雅雅/悠蘭‧多又
§詩§
.頭顱/瞿海良
.南島詩稿(四則)/溫奇
.之一:讀書
.之二:青竹絲
.之三:黃昏景象
.之四:火車之旅
山海藝術
.無所不在的生活藝術/藍豹‧馬利凌
.近一百年來台灣電影電視媒體對台灣原住民的呈現/李道明
附錄:《較大的觀點:製作有關澳洲原住民與托勒斯海峽島民的電影與電視節目時的指導
原則》/Lester Bostock著,李道明節譯
特別企劃
.一個台灣民間原住民博物館的誕生/編者
.專訪「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總幹事游浩乙先生/劉淑玫訪問,曾麗芬記錄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大事記
.文化的禮讚——記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石雕圖騰柱的製作/郭清治
.傳統的承載與釋放:對原住民木雕藝術的一些想法——順益「台灣原住民木雕創作獎」
評審感言/江韶瑩
.日本民族學博物館「台灣原住民文化」企畫展及參觀感想/陳文玲
山海笑話
.七八九/多多
歷史剪影
.認祖歸宗——埔里平埔族的宗嗣變遷/鄧相揚
山海文化
.原始刑法的探求——裁判/增田福太郎著,張旭宜譯
國際原壇
.克魯帕特訪談錄/單德興
.塔莉柯/諾達爾‧敦巴澤著,劉憲平譯
部落史
.樟腦戰爭——大科崁戰役/江冠明
山海人物
.不死的泰雅勇士——紀念一段「原漢」情誼/黃美英
神話傳說
.鹿/陳善瑜採錄,洪明發口述,洪文和翻譯
.螃蟹的故事——宿敵/陳善瑜採錄,洪明發口述、洪文和翻譯
山海日誌 八十三年二月一日至三月三十一日/Awu輯
山海季節 八十三年五月至六月/編輯室輯
搭蘆灣手記/孫大川
李登輝總統繼東南亞之旅之後,又有中美洲及南非之行,那些地方都是種族、文化複雜,政治、經濟狀況詭譎多變的國度。我們雖然無法估計這樣的旅行訪問,對李總統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但是,毫無疑問地,我們的官員和媒體將這兩次的出訪,僅僅定位在「外交出擊」的焦點上,必然會將這樣難得的國際接觸,壓縮、簡化成一連串漂亮的政治表演,而失去了它可能給我們帶來的多方面的教導和啟示。
例如南非之行,大家的關心大都圍繞在兩國邦交的可能變化上,而國際間對黑人領袖曼德拉這次出掌南非政權的解讀,卻落在一個更普遍的人權和世界史的意義上。這樣認知上的落差,一方面顯示台灣媒體的膚淺、懶惰,另一方面更突顯台灣社會的短視、近利。我們真誠地期望李總統能突破那些表面上的政治成就,在擁抱那些「奇裝異服」的非洲領袖的同時,能學習對「異族」的尊重、對多元文化價值的肯定,以更高貴的人格品質來擁抱台灣的原住民同胞。
基於這樣的期待,這一期的《山海》「專題」、「藝術」、「文論」等欄,選錄了若干四月初在屏東山地文化園區舉辦的「原住民文化會議」上之論文。就在這個會議上(四月十日)李總統第一次以國家元首的身分改稱「山胞」為「原住民」,並熱烈讚賞原住民獨特的服裝和文化的價值,我們認為這是台灣邁入健康族群關係的起點。遺憾的是,按最近修憲之情況看,朝野除將憲法增修條文中「山胞」改稱「原住民」外,整個憲政改革的工程,並未將原住民實質的利益認真地考慮進入。台灣政治、社會「表面化」的敷衍工夫,實在令人痛心疾首。對原住民,李總統有什麼樣的「夢」呢?我們原住民又可以有什麼樣的「夢」呢?
五月是屬於母親的季節,我們特別邀請幾位原住民作者寫原住民的母親。「山海文化」翻譯了一篇有關於原始刑法的文章,頗具有啟發性。而「國際原壇」則由單德興教授提供了他與克魯帕特的訪談錄,極為深入、精彩。其他「部落史」、「神話傳說」、「文學」、「笑話」、「評論」等文字,也都是相當有趣的。鄧相揚「歷史剪影」中有關平埔族的描寫,提醒我們在思考原住民問題的時候,不可遺忘平埔同胞的存在。
多奧,一個可敬的原住民權利運動者,不幸在五月初因車禍喪生,壯年而逝。他是我們「山海人物」的第一個主人。
一個民間的原住民博物館——順益——即將於六月九日開幕,館址就座落在「故宮」的對面。它的創建具有什麼樣的意義呢?其構想、意圖為何?它與台灣原民將建立什麼樣的互動關係?這是本期「特別企劃」的主題,是恭賀也是期許。
最後,要特別向溫奇、董恕明致歉,上一期由於我們的疏忽,「山海文學」部份的底紋印刷過重,影響詩文的清晰和美感,懇請鑒諒。而封面照片也應更正為孫守仁「攝影」,而非「原圖提供」。編者整肅儀容,恭敬頓首,罰酒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