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文化雙月刊 第12期
1996年2月出版
目錄:
搭蘆灣手記 《山海文化》與原住民文學/孫大川 山海專題 第一屆山海文學獎專輯 .第一屆山海文學獎評審會議記錄/呂憶君記錄 山海評論 山海文學 §小說§ .雕 ‧誰在乎 ‧如果 ‧祖孫/孫貴花口述,孫大川採錄 .山羊/孫貴花口述,孫大川採錄 ‧拉魯奧/莊萬福口述,孫大川採錄 ‧好朋友/孫貴花口述,孫大川採錄 永遠的部落 .北賽夏之路/趙山河 山海文化 國際原壇 .原住民重要田徑運動選手名錄(五)/編輯室輯 山海季節 八十五年三月/編輯室輯 搭蘆灣手記:《山海文化》與原住民文學/孫大川 「原住民文學」是一個還未成形的領域,一方面整個台灣文學界並不認識它的存在,另一方面我們的作者、作品以及讀者都尚未累積足夠的質量,形成強而有力的創作梯隊和文學鑑賞傳統。原住民文學因而是台灣文學蓄勢待發的力量,潛伏著無窮的可能性。 標出這樣半樂觀的期待,不完全是一種一廂情願的種族妄想。只要稍微謙遜地接觸過原住民口傳文學的人,一定不難發現無論在祭典吟頌、巫術咒語、神話傳說或即興歌謠等各方面,原住民各族文化生命裡其實蘊藏著極為飽滿的文學想像與活力。賽夏族詩形完整、詞意豐富共十五首三十四節二百二十九句的矮人祭歌,固然匪夷所思;卑南族猴祭和大獵祭(Mangayau)結構龐大的吟唱,同樣令人驚嘆。我們懷著極大的信心認為:這些文化資產的文學轉化,將是台灣本土文學最莊嚴、最具生命力的創作事業。 更值得注意的是:民國七十年代中期以後,隨著台灣本土回歸的深化,戰後第一代的原住民知識分子掌握了比較成熟的書寫技巧,從陳英雄、莫那能到拓拔斯‧塔瑪匹瑪、夏曼‧藍波安、溫奇、瓦歷斯‧諾幹、阿道‧巴辣夫、巴蘇亞‧博伊哲努等等,原住民文字書寫的第一代隊伍隱然成形。他們無論在題材、語彙、語法或象徵的使用等方面,正嘗試以其各自的族群經驗、語言特色進行創作實驗。這些作者、作品質量的提升,乃是原住民文學得以確立的關鍵因素。 無論是口傳文學的文字轉化或原住民創作活動的支持,基本上都是《山海文化》的核心工作。兩年十二期的辛勤勞動,我們就以「山海文學獎」的頒布作為第二卷本的總結,算是對原住民文學關懷初衷的再肯認。 第一屆山海文學獎的徵文、評審與公布,過程頗有曲折。先是投稿件數的不足,使我們不得不順延截稿日期;接著是支持經費的匱乏,也影響了整個評審作業的進行。然而最讓我們欣慰的是:許多熱心的作者,充滿耐心與諒解,始終支持我們的計畫;而他們的作品,更給我們帶來無比的信心與力量。五位評審委員在十二月十六日一個周末的午後,以將近五個小時的時間,熱烈討論一篇篇參賽的作品,彷彿觸摸到原住民文學心靈的底層,內心的感動,無可名狀。 本次參賽的作品,「文學創作獎」的部份表現比較突出,尤其是散文組,小說和詩類則次之。而「傳統文學獎」和「母語創作獎」的部份,不僅作品少而且水平參差不齊。唯一值得安慰的是:「母語創作獎」詩歌組仍有佳作兩篇,顯然在這一方面,尚待大家共同的努力。 既然是比賽,就一定有輸贏;評審們也認為「山海文學獎」應當要有「起碼」的標準,這樣的「鼓勵」才能激起大家朝著一定的標竿,力求超越。因此,若干獎項的「從缺」,變成一件無可奈何的割捨。好在有缺憾就有盼望,有盼望就有動力;我們相信山海文學獎一定可以一屆又一屆地舉辦下去,激發源源不斷的創作力量,為原住民、為整個台灣文學,注入最原始、最根源的文學生命。
.第一屆山海文學獎得獎名單
§文學創作類小說組§
.第三名 花痕/蔡金智
.佳 作 童貞/宋明義
.文學創作類小說組評審感言/拓拔斯‧塔瑪匹瑪
§文學創作類散文組§
.第一名 山野笛聲/里慕伊‧阿基(曾修媚)
.第三名 兒時記憶/百子‧雅細優古(安淑美)
.佳 作 重拾自信心——布農殘障庇護中心/達嗨‧閔奇暖(蔡善神)
.文學創作類散文組評審感言——必要與無關/瞿海良
§文學創作組類詩歌組§
.第三名 苦梅樹/友哈你(王榮貴)
.佳 作 沙惡渡/沙一安(鍾鵬輝)
.文學創作類詩歌組評審感言——刀未出鞘/瞿海良
§傳統文學類部落史組§
.佳 作 Ki Nu Lam部落史/巴勒達斯‧卡狼(巴清良)
.傳統文學類部落史組評審感言——忠實紀錄聽聞並客觀敘述部落的事/吉拉賽(林志興)
§母語創作類詩歌組§
.佳 作 O SELAR NO PANGCAH 阿美族的年齡輩份組織
~ O PAKARONGAY KAMI~我們是踏實的工作尖兵/黃東秋
.佳 作 Kitoh no riteg 傳說/歐密‧納黑武(李英富)
.母語創作類詩歌組評審感言/Lifok.D(黃貴潮)
.夾縫中的族群建構——泛原住民意識與台灣族群問題的互動/孫大川
.赤裸山脈(下)/田訥溪
§詩§
.南島詩稿/溫奇
§神話傳說§
.兩兄弟/孫貴花口述,孫大川採錄
.以竹子斷吉凶的卑南族巫師/林建成
.人民演員/岡察爾著,劉憲平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