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期:台灣原住民與人類學家

山海文化雙月刊 第6
19949月出版

 

目錄:

 

搭蘆灣手記/孫大川

 

山海專題 台灣原住民與人類學家

 .遲我十年——Lifok:阿美族的讀書人、民間學者與文化的傳承者/孫大川
 .從田野工作談人類學家與被研究者的關係/黃應貴
 .試論台灣人類學的高山族研究/陳昭如
 .「出草宣言」是原漢對話的起點——評一九九四原住民文化會議/江冠明
 .雜談我的人類學生涯/阿奇魔吉拉賽(林志興)
 .原住民與博物館/許功明

 .當代原運精英與人類學者的關係演變/黃美英
 .面對人類學家的心情——「鳥居龍藏特展」罪言/孫大川

 

山海評論
 .關於原住民文化政策的幾點思考/達拉瓦克(華加志)
 .從蘭嶼海砂屋看台灣劣質文化的崩潰/慕湖

 

山海文學

§§
 .南島詩稿/溫奇

  .遺產
  .十月

  .拉鍊之歌
§
散文§
 .病中手札/董恕明

  .一朵花的喃喃自語——尋找文學的天堂

  .偶感
 .我的第一棵樹/夏曼藍波安
§
小說§
 .山海之歌——念「馬卡道」/林勝賢

§
神話傳說§   
 .卑南族神話傳說中的人與自然——兼及原住民之文化調適/曾建次

 

山海藝術
 .現代阿美族豐年祭的涵義與舞蹈象徵的功能/李宏夫

 

歷史剪影
 .南岬風雲急——早期恆春半島的原住民涉外事件/劉還月

 .平埔族地名解讀及趣談——以西台灣大肚溪以南平埔族地名為主(下)/楊森富

 

國際原壇
 .卡希姆叔叔的馬/法.伊斯坎德爾著,劉憲平譯

 .略談藝術與人類學/劉其偉

 

山海兩岸
 .新疆跨境民族分離運動解讀/高德義

 

博物志
 .特富野自然之旅/吳尊賢

 

山海日誌 八十三年六月十六至七月三十一日/編輯室輯
山海季節 八十三年十月至十一月/編輯室輯

 

 

 

搭蘆灣手記/孫大川

 

  《山海》一歲了,開始有她的歷史。

  有沒有「成就」不是我們最關心的主題,從創刊第一期到今天,《山海》的首要任務始終是以創造原住民的創作、論述空間,穩固這個舞台但並不佔有這個舞台為基本原則。因此,如果今天有任何所謂的「成就」,那必然完全是屬於作為舞台上主角的作者們,和舞台前熱烈支持的讀者們的了。對我們這些編者來說,最大的喜樂,莫過於看到愈來愈豐沛的創作力量之湧現,以及愈來愈穩固的舞台基石。我們相信,這裡蘊藏著原住民文化的希望和種種可能性!

  過去一年,我們雖然一直希望能夠提高原住民創作者的人數,但檢討起來我們似乎大致上只守住了三成的比例,而且參與的作者也頗為集中。這種情況,雖然早在預料之中,但是我們仍然希望未來的一年在這一方面能有所突破。因此,我們排除萬難決定明年要籌辦「山海文學獎」,藉此激勵我們的同胞參與更廣泛的創作行列。

  每一期的「專題」,我們都花不少的力氣,也得到許多的迴響。但是,由於「專題」的目標是針對問題往深度去挖,因此調子顯得有些嚴肅。為均衡整本雜誌的氣氛,這一期開始,我們將另闢「博物志」專欄,以精美的圖片逐步簡介部落周圍的生態環境,並將各族神話、禁忌中的草木鳥獸蟲魚,做一種「博物學式」的呈現,讓神話的想像和科學的實證有一活潑、生動的聯結。此外,我們也將努力尋找與原住民相關的有趣話題,增加圖片的使用,使《山海》的色調,更能溫潤如玉。

  有些讀者擔憂《山海》太過學術化,與部落距離太遠,文字的使用也使它有濃厚的精英化傾向。其實,這是無法避免的。文字的書寫,不論是在哪一個社會都是屬於那些靠「概念」吃飯的知識份子的專利。我們真正希望的是:《山海》的努力,能促使更多主體社會的知識份子關心原住民的處境;也更希望透過《山海》能造就更多原住民本身的知識份子,厚植、鞏固原住民的「文化存在」。儘管如此,「部落」到底還是一切原住民議題和思考的基點,不從那裡出發,我們的討論和建構便失去基礎。有鑑於此,《山海》從下一期開始,將擴充「永遠的部落」,使其單元化,以便逐一介紹各地部落的情形。我們希望未來在製作這個單元的過程中,能盡量邀請部落的人直接參與,使《山海》也能「部落化」。至於文字書寫的問題,我們也有一個構想,就是鼓勵不善於漢語操作的部落長輩,能以族語錄音「書寫」,「拼音」、「整理」、「翻譯」的技術性問題,《山海》會想辦法克服。

  原住民的課題具有世界性的幅度,這是我們一貫的認知。對全球原住民問題的廣泛思考,實在有助於我們重新評價人類所創造的文明,以及這一兩百年來我們所習慣的思維模式。由於許多客觀能力的限制,過去一年《山海》的「國際原壇」,一直未能發揮功能,擔負起聯結世界各地少數民族的責任。今後我們將在這一方面多做努力,使我們的心胸更加開闊。「德不孤,必有鄰」,此之謂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山海文化雜誌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