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文化雙月刊 第17期
1997年11月出版
目錄:
編輯室手記/瞿海良 山海專題 南勢阿美的野蔬世界 山海評論 山海文學 .國際太太俱樂部——台灣原住民/陳秋月
山海文化
山海藝術
國際原壇
山海日誌 八十五年二月一日至四月三十日/編輯室輯
山海季節 八十六年十月至十二月/編輯室輯 編輯室手記/瞿海良 翻開漢族經典,如《詩經》、《楚辭》、《禮記》、《爾雅》等等,這些詰屈聱牙令人頭疼發熱的經書中,都有著大量關於飲食的紀錄。想想看,如果將台灣原住民對於飲食,乃至於對台灣各種蟲、魚、鳥、獸的知識記錄下來,不就是一本本人類文化珍貴的經書典籍嗎? 本期專題「南勢阿美的野蔬世界」便是一項嘗試,希望將原住民豐富的飲食世界,做一個初步的呈現。雖然只是短短幾十頁的篇幅,但卻耗費了作者吳雪月教官近二年來的收集、整理、拍照與撰稿;這些工作都是她利用課餘之暇,在沒有人員和經費支援下獨立完成的。她表現出的毅力與專注,除了被山海「陷害」這小部份原因之外,主要動力源自於她對自己的族群——南勢阿美的熱愛。和吳雪月教官一樣,許多原住民都默默在部落內奮力記錄著自己族群的文化。面對他們,山海只有一個姿態——立正敬禮。 野蔬世界外,原住民的狩獵文化與自然生態的研究,也是當前極為重要的課題,〈台灣原住民生態智慧與野生動物保育〉一文,便深入地就實證研究與可能方向,提出了精闢的看法,發人深省。台灣原住民文化受基督宗教的影響,一直是學者極感興趣的題目,〈族群、信仰與認同——一個都市族裔性社團的人類學分析〉以田野記錄方式寫成,不僅深入且有濃厚的人文色彩,為同類型研究提供了一個精緻親切的新態度。 山海出版,品質保證。本期其餘篇章,都各有可觀之處,限於篇幅,無法一一介紹,謹向每位作者乾杯致意。
.南勢阿美的野蔬世界/黃心宜
.南勢阿美野蔬圖序/文字及照片提供:吳雪月,編輯製作:山海文化雜誌社
.人與鳥爭/趙火明
.阿美族吃的傳說故事/巴蘇亞.博伊哲努
.台灣原住民「生態智慧」與野生動物保育/傅君
.從「失落的天堂」談族群情結/黃美英
.阿美族的教育及其問題之探討/譚光鼎
.族群、信仰與認同——一個都市族裔性社團的人類學分析/邱韻芳
§散文§
.老頑童與他的王國/里慕伊.阿基
.雅美族傳統文化研究——漁人部落每個月的工作表(三)/董森永採訪記錄
.重建東魯凱祖靈屋/林建成
.Ngurharhekai(魯凱族)民謠——Baiyu(巴油池)之戀/柯玉玲
.印尼文學發展史(上)/蔡百銓編譯
「民以食為天」——這話雖俗了點,也老了點,可真是顛撲不破的道理。例如人類學家研究台灣原住民時,往往便是從物質文化中的飲食開始。但人類學研究飲食有著許多涵涉,例如由飲食討論生計行為、社會組織、家庭分工甚至哲學命題等等。這些探討當然很重要,不過,少了份家常熟悉的親切,總有層隔閡,讓人覺得疏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