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文化雙月刊 第16期
1997年5月出版
目錄:
編輯室手記/瞿海良
山海特報 為公視催生——為原住民爭媒體使用權
山海專題 王爺的第三隻眼——潘小俠原住民攝影專輯
.王爺的第三隻眼——潘小俠/潘小俠口述,瞿海良整理記錄
.潘小俠鏡頭中的原住民與社會運動
.附錄:原住民社會大事記/編輯室輯
山海評論
.刻板印象的意識狀態——從一九九六年九月十七日《中時晚報》新聞
〈週末到花蓮看原住民歌舞〉反省/江冠明
山海文學
§散文§
.無怨也無悔/夏曼.藍波安
.英倫四年——我的留學心路歷程/尤稀.達袞
.在祖先的土地上流浪/黃國超
歷史剪影
.塔塔攸老樹‧思想起/吳智慶
山海文化
.母系社會的性生活與「姑娘房文化」/林憲德
國際原壇
.一九九六年世界原住民族權利的新動態——參加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原住民族問題工作組
第十四屆會議報告/夷將.拔路兒
.詹姆士.安那亞(James Anaya)訪談/孫大川採訪,吳曉婷翻譯整理
.愛情的故事/魯.庫圖伊著,劉憲平譯
山海日誌 八十四年十一月一日至八十五年一月三十一日/編輯室輯
山海季節 八十六年六月至七月/編輯室輯
編輯室手記/瞿海良
在歉意與歡喜中,我們將《山海文化》第十六期獻給您。
許多關心《山海文化》的朋友,常質疑《山海文化》為什麼常常脫期?更有許多讀者直截了當地問——《山海文化》是不是已經停刊了?
關於前者我們有無限歉意,因為影響《山海文化》無法準時出刊的理由,尤其拮据的財務,自創刊以來就一直是最大的困擾,四年來我們始終在這個困境中苦苦掙扎。
關於後者,我們可以很堅定地回答,在公元兩千年前,我們許諾的山盟海誓不會改變;我們陪伴原住民進入新世紀的決心與努力,不會有絲毫懈怠。
如許多原住民媒體的遭遇,公共電視——這個唯一擁有原住民記者報導原住民事務的大眾媒體,在立法院本會期審查中,遭到瀕臨腰斬的命運。所幸出刊前夕,我們終於得到公視法三讀通過的消息。事實上,公共電視與原住民並沒有必然的關係。原住民文化在台灣大眾媒體遭受的歧視與忽略,是長期的,刻意的。我們要問,為什麼公共電視是「唯一」由原住民報導自己文化的媒體,為什麼沒有「唯二」與「唯三」呢?很明顯的,台灣原住民爭取發聲權的行動,仍有一段漫漫長路要走。
「潘小俠原住民攝影專輯」是名攝影家潘小俠十餘年來,持續報導原住民社會運動的成果。配合作者作品,我們製作了「台灣原住民社會大事記」,完整地回顧近年來原住民重要的社會運動。整個專題的報導,結束於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的成立。對原民會,我們有著許多的期待與等待。
走向國際,是近年來各地原住民運動的重大趨勢。本期刊出的〈一九九六年世界原住民族權利的新動態〉以及知名的原住民律師〈James Anaya專訪〉兩篇文章,便是從國際的角度來探討原住民議題。
〈無怨也無悔〉是達悟族作家夏曼‧藍波安近年來的重要作品。
夏曼‧藍波安在暗夜海中與巨大的浪人鰺對視的剎那,令人神往且深深悸動。而通篇文章以蘭嶼達悟族的文化,深刻地觀照並反省了人、海洋與魚的關係,是原住民文學中極其難得的佳作。
最後,再次脫帽,向所有讀者致歉。我們期待有更多的朋友給《山海文化》支持與鼓勵。雖然腳步略顯踉蹌,但我們一定會努力地走下去。